长逾142公里!大连双岛—塔河湾岸段通过全省美丽海湾征集案例评审
长逾142公里!大连双岛—塔河湾岸段通过全省美丽海湾征集案例评审
长逾142公里!大连双岛—塔河湾岸段通过全省美丽海湾征集案例评审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·中国式(zhōngguóshì)现代化】
——辽宁大连走出海洋经济绿色(lǜsè)发展新路
光明日报记者(jìzhě) 吴 琳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杨楠
夏日大连(dàlián),碧波万顷,海天一色浪漫如诗(rúshī);黄渤海上,海岛镶嵌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横跨黄、渤两海的(de)辽宁大连,拥有海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,占辽宁省(liáoníngshěng)海域总面积的81%;拥有海岛538个,占全省海岛总数的85%,其中有居民海岛40个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中国式现代(xiàndài)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,习近平(xíjìnpíng)总书记强调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,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。多年来,辽宁大连牢固树立寸海寸金意识,大力发展海洋经济,加快(jiākuài)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建设,现代海洋产业(chǎnyè)不断壮大,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为(wèi)大连高质量发展提质升级(shēngjí)提供有力支撑。
推动(tuīdòng)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,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,更加注重高效(gāoxiào)协同,更加注重产业更新(gēngxīn),更加注重人海和谐,更加注重合作共赢。海岛星罗棋布,产业向海图强,人与自然和谐发展,大连正以守护(shǒuhù)“海岛蓝色生态”的奋力之姿,走出一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(chíxù)振兴新路,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重要支撑。
图为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集团重工业产业园。孙鹏伟摄/光明图片(túpiàn)
打造可持续发展的“海洋(hǎiyáng)生态方舟”
近日,在大连长海县长山群岛(qúndǎo)附近海域,多头虎鲸优雅游弋海中,这是当地时隔五年(wǔnián)后再次发现虎鲸身影。
“作为海洋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的‘晴雨表’,虎鲸的回归(huíguī)印证了保护工作的成效。”长海县海洋与(yǔ)渔业局负责人介绍,长海县推动“生态养殖-资源修复-休闲旅游”三产融合,划定禁渔区(jìnyúqū),“十四五”以来放流褐牙鲆等鱼苗1370多万尾,投放人工鱼礁15.9万块(wànkuài),修复海域22.6万亩,昔日的“海洋荒漠”正重现生机。
不弃微末,久久为功。“海陆空(hǎilùkōng)”物种频频“落户”大连,正是当地在海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持续(chíxù)(chíxù)发力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印证。
2024年,大连蛇岛—老铁山候鸟栖息地(qīxīdì)成功(chénggōng)列入《世界自然遗产名录》,获得世界级“绿色名片”。其中,只有0.73平方千米的(de)蛇岛,是中国特有种蛇岛蝮在地球上唯一的栖息地。
与岛隔海相望,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(bǎohù)。辽宁蛇岛(shédǎo)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蛇岛及其附近(fùjìn)海域实施封闭式保护管理,工作人员轮流住在岛上,开展蝮蛇(fùshé)保护和科研工作。该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田华介绍,蛇岛蝮种群数量从保护区成立之初的9000余条上升至目前(mùqián)的近2万条,蛇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。
庄河市王家镇元宝岛、石城乡形人坨,是中国大陆唯一被确认的(de)黑脸琵鹭繁殖地。因黑脸琵鹭对栖息地(qīxīdì)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,2006年大连市(dàliánshì)在此成立自然保护区,为其提供安全稳定的繁衍环境。
经过十余年宣传教育,当地(dāngdì)渔民的观念发生巨大转变。石(shí)城乡文旅(wénlǚ)工作人员吴伟笑着向记者讲述:“以前不理解为什么不让捡鸟蛋、养殖黑脸琵鹭,现在大家都自觉在心中画了个禁区,形人坨500米(mǐ)以内不得靠近。”
据统计,黑脸琵鹭在庄河市的数量同样实现了逐年稳步增长,从(cóng)1999年首次在形人坨发现的7只(zhǐ),如今已经增至逾400只。
“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”大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(shìzhǎng)陈绍旺曾多次强调。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,人民的生活(shēnghuó)水平(shuǐpíng)也有了质的飞跃。
长海县高标准推进国家级(guójiājí)海洋牧场示范区(shìfànqū)建设,打造可持续(chíxù)发展的“蓝色粮仓”,推行“轮捕轮放、生态养殖”模式,合理(hélǐ)规划养殖区域,设立海洋资源保护专项资金,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。目前,全县渔业年产值约117亿元,是全国最大增养殖基地;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2个,占全市(quánshì)68.7%、全国11.6%。
“现在的海洋牧场,既养得出海(chūhǎi)珍,更养得活未来。”长海县的老渔民们看着如今(rújīn)的海域不禁感慨。
大连坚持陆海统筹、河海联动,加大对斑海豹等珍稀动植物保护(bǎohù),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,推进“蓝色海湾”整治行动(xíngdòng)和海岸带(hǎiàndài)保护修复,附近海域(hǎiyù)生态系统的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不断增强,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连续5年达97%以上。
如今庄河市、长海县、太平湾等地正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,开展海草床生态修复试点,有效提升(tíshēng)海域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。大连(dàlián)这座不断扩容的“海洋生态方舟”,正以鲜活有效的方式诠释(quánshì)着“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未来”的深刻内涵。
黑脸琵鹭在石(shí)城乡形人坨筑巢。石城乡政府供图
构建“一条鱼带动全域旅游(lǚyóu)”新生态
长海县,是全国独一无二(dúyīwúèr)的(de)(de)海岛边境县,亦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,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与生态优势。195座海岛如璀璨星辰,散落(sànluò)在广袤的黄海之上。1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,长海海参、长海鲍鱼等地理标志产品闻名遐迩。
“现在连鱼群分布都能智能推送,咱们‘野生钓手’也享受上科技(kējì)红利了!”清晨5时,钓友王海峰通过“海钓e港(gǎng)”小程序实时查看气象水文数据(shùjù),随即驾船直奔预订钓点,两小时后,一条重达8斤的鲈鱼在镜头(jìngtóu)前活蹦乱跳。
这段垂钓视频背后,是长海县“一条鱼带动全域旅游”的创新发展思路。“海钓e港(gǎng)”小程序由长海县官方(guānfāng)打造,这个线上文旅便民服务(biànmínfúwù)智能平台为当地休闲渔业从业者开辟了全新获客渠道,推动产业向数字化、标准化迈进(màijìn)。
近年来,大连大力推动海洋(hǎiyáng)经济(jīngjì)与旅游业深度融合。海钓经济的火爆,拉动了当地民宿业的蓬勃发展。以獐子岛为例,今夏周末民宿入住率同比提升20%,其中超(chāo)六成游客为钓友群体。“周末一房难求,很多客人都是‘海钓e港’的钓友,我们顺势推出了‘钓客套餐(tàocān)’,包含渔具寄存、海鲜代加工等服务(fúwù)。”一位民宿店主告诉记者。
为支持民宿(mínsù)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,长海县通过政策扶持、规划引导和业态创新,多管齐下构建差异化、高品质民宿产业(chǎnyè)体系(tǐxì)。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新建精品民宿20万元,建设国家级民宿集群。同时,通过海洋牧场资源整合,积极推动(tuīdòng)渔业与旅游深度融合,成功培育渔家风情节、开渔节等特色IP,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(shēngjí)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。
促进渔旅融合(rónghé)的同时,长海县以赛事聚人气,实现文体旅融合发展,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(rìyìzēngzhǎng)的体育文化需求,持续打造体育品牌赛事,相继举办大连(dàlián)长山群岛(qúndǎo)海钓大师赛、长山群岛国际自行车赛等一系列赛事。
依托独特的(de)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,长海县创新(chuàngxīn)打造“一岛一品、一岛一特色”的差异化发展模式,“辽南群岛大美长山”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。2024年,长山群岛成功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(dùjiàqū),成为(chéngwéi)全国首个群岛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。
“我们以打造底蕴深厚的(de)海洋文化特色区(qū)和魅力(mèilì)独具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,全力(quánlì)建设全景、全域、全享(quánxiǎng)的群岛型旅游胜地。”长海县委书记刘宝庆表示。目前,长海县文旅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,全县已建成93家酒店、100家特色民宿(mínsù),构建沉浸式度假体验场景,2024年吸引上岛游客127万人次,实现综合收入16.5亿元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深入研究长海的海洋文化、渔家文化、民俗文化,组建专业团队,对‘长海号子’‘小珠山遗址’等文化资源进行(jìnxíng)深度(shēndù)解读和整理,为(wèi)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。”长海县(zhǎnghǎixiàn)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冲表示。
同样通过开展休闲(xiūxián)(xiūxián)海钓、拔笼等海岛休闲旅游活动激发海岛活力的,还有(háiyǒu)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的大连蚂蚁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(shìfànqū)。去年示范区共带动休闲渔业产值达到千余万元,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。
从智能垂钓平台赋能传统海钓,到(dào)民宿产业借势升级焕发新生;从“一岛一品”特色品牌塑造,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;从海洋牧场到文体旅综合体;从长海县到金普新区,大连在约3万平方公里蔚蓝大海中,因地制宜,探索构建(gòujiàn)渔旅融合新生态,走出一条各具(gèjù)海岛特色的可(kě)持续发展之路(lù)。
丰富的旅(lǚ)游业态是(tàishì)吸引游客(yóukè)、提升旅游(lǚyóu)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大连坚持培育新业态、打造新场景、挖掘新优势、叫响新品牌,文体旅经济日益增长,去年全市接待游客量、旅游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辽宁大连金石滩黄金海岸壮丽日出。朴峰(pǔfēng)摄/光明图片
科技赋能绘就向海图强(túqiáng)新蓝图
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辽宁鼎际得高端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,聚焦生产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新材料产品(chǎnpǐn);规划(guīhuà)总投资约550亿元的大连长兴岛(东北亚)氢基能源加注基地项目正式启动,致力于打造东北及(jí)内蒙古东部(dōngbù)地区氢基绿色能源“海陆大通道”,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氢基能源加注基地;恒力重工集团“未来工厂”正式投产,以更(gèng)高质量更快速度向大型化、高端化(gāoduānhuà)产品制造迈进;大连低空载客航线首航成功(chénggōng)试飞……
今年以来,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(de)重要“增长极”,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产业聚集和区域发展(fāzhǎn)优势,向着打造世界级(shìjièjí)石化产业基地、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、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的目标奋勇前行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(zhìnénghuà)、绿色化方向发展。
一个个新突破在渤海东岸绽放华彩。恒力集团(jítuán)在全球首次应用全加氢工艺,将原油利用率提高(tígāo)5%;打破国外行业垄断,建成全球规模(guīmó)最大的(de)PTA(精对苯二甲酸)生产基地、2000万吨/年炼化一体化(yītǐhuà)项目(xiàngmù);建设150万吨/年乙烯项目,大幅降低我国对乙二醇等高端化工原料的进口依赖度;瞄准芳烃、烯烃的下游产品和新材料,加速国产替代进口,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。15年间,恒力集团以(yǐ)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,立足石化领域,跨行业挺进船舶制造,累计完成(wánchéng)投资超3000亿元。
近两年来,恒力(hénglì)集团旗下、新组建的恒力重工集团沿着(yánzhe)海洋强国的航线溯游而上。恒力集团董事长、总裁陈建华介绍,集团一期项目“海洋工厂(gōngchǎng)”向着世界(shìjiè)一流的绿色船舶建造基地的目标航行,目前已累计开工(kāigōng)建造60余艘,新造船(zàochuán)订单已排至2029年。今年(jīnnián)5月集团成功上市,成为国内“民营造船第一股”。历经5个月,一座由17个超大型车间构成、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,于今年拔地而起,二期(èrqī)项目“未来工厂”智能化水平、新技术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
四面(sìmiàn)环海的长兴岛,不仅承载着行业龙头“大块头(dàkuàitóu)”,还孕育着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加速奔跑。
这里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,汇聚了恒力重工(zhònggōng)、大连船舶重工等企业,形成了集船舶设计、建造、维修、配套于一体的(de)完整产业链(chǎnyèliàn)。这些企业正发挥“链长”优势,深入实施(shíshī)船海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,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,绘就向海图强新蓝图。
眼下,大连益多管道有限公司日产能不断提升,一季度仅凭两项业务板块就拿下1.5亿元订单。依托长兴岛产业集聚和区域(qūyù)发展优势(yōushì),益多管道持续走“又高又新(xīn)”之路,成为东北地区管道制造业龙头企业、国家级(guójiājí)专精特新(tèxīn)“小巨人”企业,主导编制4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。
“恒力(大连长兴岛(chángxīngdǎo))产业园对标世界一流,为我国临海大型(dàxíng)石油化工项目开辟(kāipì)出一条环境友好、低能耗、高产出的(de)发展新路。”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副主任吴峻峰(wújùnfēng)介绍,园区内已建成的三家企业全部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。大连长兴岛经济开发区成为东北首个上榜2024年“国家级无废园区”的园区。
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(chǎnyè),促进海洋(hǎiyáng)产业绿色低碳转型,是打通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(yínshān)转化通道的有力保障。大连市正聚焦相关目标任务,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(mùchǎng),同步推动近岸海域低标准养殖设施更新淘汰,锚定海洋船舶、能源、渔业等(děng)新兴产业发展,推进海上风电、滩涂光伏、潮汐能等海上新能源建设,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7月(yuè)08日 05版)
来源:光明网(guāngmíngwǎng)-《光明日报》
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·中国式(zhōngguóshì)现代化】
——辽宁大连走出海洋经济绿色(lǜsè)发展新路
光明日报记者(jìzhě) 吴 琳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杨楠
夏日大连(dàlián),碧波万顷,海天一色浪漫如诗(rúshī);黄渤海上,海岛镶嵌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横跨黄、渤两海的(de)辽宁大连,拥有海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,占辽宁省(liáoníngshěng)海域总面积的81%;拥有海岛538个,占全省海岛总数的85%,其中有居民海岛40个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中国式现代(xiàndài)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,习近平(xíjìnpíng)总书记强调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,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。多年来,辽宁大连牢固树立寸海寸金意识,大力发展海洋经济,加快(jiākuài)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建设,现代海洋产业(chǎnyè)不断壮大,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为(wèi)大连高质量发展提质升级(shēngjí)提供有力支撑。
推动(tuīdòng)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,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,更加注重高效(gāoxiào)协同,更加注重产业更新(gēngxīn),更加注重人海和谐,更加注重合作共赢。海岛星罗棋布,产业向海图强,人与自然和谐发展,大连正以守护(shǒuhù)“海岛蓝色生态”的奋力之姿,走出一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(chíxù)振兴新路,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重要支撑。
图为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集团重工业产业园。孙鹏伟摄/光明图片(túpiàn)
打造可持续发展的“海洋(hǎiyáng)生态方舟”
近日,在大连长海县长山群岛(qúndǎo)附近海域,多头虎鲸优雅游弋海中,这是当地时隔五年(wǔnián)后再次发现虎鲸身影。
“作为海洋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的‘晴雨表’,虎鲸的回归(huíguī)印证了保护工作的成效。”长海县海洋与(yǔ)渔业局负责人介绍,长海县推动“生态养殖-资源修复-休闲旅游”三产融合,划定禁渔区(jìnyúqū),“十四五”以来放流褐牙鲆等鱼苗1370多万尾,投放人工鱼礁15.9万块(wànkuài),修复海域22.6万亩,昔日的“海洋荒漠”正重现生机。
不弃微末,久久为功。“海陆空(hǎilùkōng)”物种频频“落户”大连,正是当地在海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持续(chíxù)(chíxù)发力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印证。
2024年,大连蛇岛—老铁山候鸟栖息地(qīxīdì)成功(chénggōng)列入《世界自然遗产名录》,获得世界级“绿色名片”。其中,只有0.73平方千米的(de)蛇岛,是中国特有种蛇岛蝮在地球上唯一的栖息地。
与岛隔海相望,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(bǎohù)。辽宁蛇岛(shédǎo)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蛇岛及其附近(fùjìn)海域实施封闭式保护管理,工作人员轮流住在岛上,开展蝮蛇(fùshé)保护和科研工作。该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田华介绍,蛇岛蝮种群数量从保护区成立之初的9000余条上升至目前(mùqián)的近2万条,蛇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。
庄河市王家镇元宝岛、石城乡形人坨,是中国大陆唯一被确认的(de)黑脸琵鹭繁殖地。因黑脸琵鹭对栖息地(qīxīdì)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,2006年大连市(dàliánshì)在此成立自然保护区,为其提供安全稳定的繁衍环境。
经过十余年宣传教育,当地(dāngdì)渔民的观念发生巨大转变。石(shí)城乡文旅(wénlǚ)工作人员吴伟笑着向记者讲述:“以前不理解为什么不让捡鸟蛋、养殖黑脸琵鹭,现在大家都自觉在心中画了个禁区,形人坨500米(mǐ)以内不得靠近。”
据统计,黑脸琵鹭在庄河市的数量同样实现了逐年稳步增长,从(cóng)1999年首次在形人坨发现的7只(zhǐ),如今已经增至逾400只。
“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”大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(shìzhǎng)陈绍旺曾多次强调。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,人民的生活(shēnghuó)水平(shuǐpíng)也有了质的飞跃。
长海县高标准推进国家级(guójiājí)海洋牧场示范区(shìfànqū)建设,打造可持续(chíxù)发展的“蓝色粮仓”,推行“轮捕轮放、生态养殖”模式,合理(hélǐ)规划养殖区域,设立海洋资源保护专项资金,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。目前,全县渔业年产值约117亿元,是全国最大增养殖基地;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2个,占全市(quánshì)68.7%、全国11.6%。
“现在的海洋牧场,既养得出海(chūhǎi)珍,更养得活未来。”长海县的老渔民们看着如今(rújīn)的海域不禁感慨。
大连坚持陆海统筹、河海联动,加大对斑海豹等珍稀动植物保护(bǎohù),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,推进“蓝色海湾”整治行动(xíngdòng)和海岸带(hǎiàndài)保护修复,附近海域(hǎiyù)生态系统的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不断增强,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连续5年达97%以上。
如今庄河市、长海县、太平湾等地正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,开展海草床生态修复试点,有效提升(tíshēng)海域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。大连(dàlián)这座不断扩容的“海洋生态方舟”,正以鲜活有效的方式诠释(quánshì)着“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未来”的深刻内涵。
黑脸琵鹭在石(shí)城乡形人坨筑巢。石城乡政府供图
构建“一条鱼带动全域旅游(lǚyóu)”新生态
长海县,是全国独一无二(dúyīwúèr)的(de)(de)海岛边境县,亦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,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与生态优势。195座海岛如璀璨星辰,散落(sànluò)在广袤的黄海之上。1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,长海海参、长海鲍鱼等地理标志产品闻名遐迩。
“现在连鱼群分布都能智能推送,咱们‘野生钓手’也享受上科技(kējì)红利了!”清晨5时,钓友王海峰通过“海钓e港(gǎng)”小程序实时查看气象水文数据(shùjù),随即驾船直奔预订钓点,两小时后,一条重达8斤的鲈鱼在镜头(jìngtóu)前活蹦乱跳。
这段垂钓视频背后,是长海县“一条鱼带动全域旅游”的创新发展思路。“海钓e港(gǎng)”小程序由长海县官方(guānfāng)打造,这个线上文旅便民服务(biànmínfúwù)智能平台为当地休闲渔业从业者开辟了全新获客渠道,推动产业向数字化、标准化迈进(màijìn)。
近年来,大连大力推动海洋(hǎiyáng)经济(jīngjì)与旅游业深度融合。海钓经济的火爆,拉动了当地民宿业的蓬勃发展。以獐子岛为例,今夏周末民宿入住率同比提升20%,其中超(chāo)六成游客为钓友群体。“周末一房难求,很多客人都是‘海钓e港’的钓友,我们顺势推出了‘钓客套餐(tàocān)’,包含渔具寄存、海鲜代加工等服务(fúwù)。”一位民宿店主告诉记者。
为支持民宿(mínsù)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,长海县通过政策扶持、规划引导和业态创新,多管齐下构建差异化、高品质民宿产业(chǎnyè)体系(tǐxì)。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新建精品民宿20万元,建设国家级民宿集群。同时,通过海洋牧场资源整合,积极推动(tuīdòng)渔业与旅游深度融合,成功培育渔家风情节、开渔节等特色IP,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(shēngjí)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。
促进渔旅融合(rónghé)的同时,长海县以赛事聚人气,实现文体旅融合发展,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(rìyìzēngzhǎng)的体育文化需求,持续打造体育品牌赛事,相继举办大连(dàlián)长山群岛(qúndǎo)海钓大师赛、长山群岛国际自行车赛等一系列赛事。
依托独特的(de)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,长海县创新(chuàngxīn)打造“一岛一品、一岛一特色”的差异化发展模式,“辽南群岛大美长山”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。2024年,长山群岛成功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(dùjiàqū),成为(chéngwéi)全国首个群岛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。
“我们以打造底蕴深厚的(de)海洋文化特色区(qū)和魅力(mèilì)独具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,全力(quánlì)建设全景、全域、全享(quánxiǎng)的群岛型旅游胜地。”长海县委书记刘宝庆表示。目前,长海县文旅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,全县已建成93家酒店、100家特色民宿(mínsù),构建沉浸式度假体验场景,2024年吸引上岛游客127万人次,实现综合收入16.5亿元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深入研究长海的海洋文化、渔家文化、民俗文化,组建专业团队,对‘长海号子’‘小珠山遗址’等文化资源进行(jìnxíng)深度(shēndù)解读和整理,为(wèi)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。”长海县(zhǎnghǎixiàn)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冲表示。
同样通过开展休闲(xiūxián)(xiūxián)海钓、拔笼等海岛休闲旅游活动激发海岛活力的,还有(háiyǒu)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的大连蚂蚁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(shìfànqū)。去年示范区共带动休闲渔业产值达到千余万元,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。
从智能垂钓平台赋能传统海钓,到(dào)民宿产业借势升级焕发新生;从“一岛一品”特色品牌塑造,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;从海洋牧场到文体旅综合体;从长海县到金普新区,大连在约3万平方公里蔚蓝大海中,因地制宜,探索构建(gòujiàn)渔旅融合新生态,走出一条各具(gèjù)海岛特色的可(kě)持续发展之路(lù)。
丰富的旅(lǚ)游业态是(tàishì)吸引游客(yóukè)、提升旅游(lǚyóu)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大连坚持培育新业态、打造新场景、挖掘新优势、叫响新品牌,文体旅经济日益增长,去年全市接待游客量、旅游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辽宁大连金石滩黄金海岸壮丽日出。朴峰(pǔfēng)摄/光明图片
科技赋能绘就向海图强(túqiáng)新蓝图
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辽宁鼎际得高端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,聚焦生产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新材料产品(chǎnpǐn);规划(guīhuà)总投资约550亿元的大连长兴岛(东北亚)氢基能源加注基地项目正式启动,致力于打造东北及(jí)内蒙古东部(dōngbù)地区氢基绿色能源“海陆大通道”,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氢基能源加注基地;恒力重工集团“未来工厂”正式投产,以更(gèng)高质量更快速度向大型化、高端化(gāoduānhuà)产品制造迈进;大连低空载客航线首航成功(chénggōng)试飞……
今年以来,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(de)重要“增长极”,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产业聚集和区域发展(fāzhǎn)优势,向着打造世界级(shìjièjí)石化产业基地、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、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的目标奋勇前行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(zhìnénghuà)、绿色化方向发展。
一个个新突破在渤海东岸绽放华彩。恒力集团(jítuán)在全球首次应用全加氢工艺,将原油利用率提高(tígāo)5%;打破国外行业垄断,建成全球规模(guīmó)最大的(de)PTA(精对苯二甲酸)生产基地、2000万吨/年炼化一体化(yītǐhuà)项目(xiàngmù);建设150万吨/年乙烯项目,大幅降低我国对乙二醇等高端化工原料的进口依赖度;瞄准芳烃、烯烃的下游产品和新材料,加速国产替代进口,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。15年间,恒力集团以(yǐ)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,立足石化领域,跨行业挺进船舶制造,累计完成(wánchéng)投资超3000亿元。
近两年来,恒力(hénglì)集团旗下、新组建的恒力重工集团沿着(yánzhe)海洋强国的航线溯游而上。恒力集团董事长、总裁陈建华介绍,集团一期项目“海洋工厂(gōngchǎng)”向着世界(shìjiè)一流的绿色船舶建造基地的目标航行,目前已累计开工(kāigōng)建造60余艘,新造船(zàochuán)订单已排至2029年。今年(jīnnián)5月集团成功上市,成为国内“民营造船第一股”。历经5个月,一座由17个超大型车间构成、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,于今年拔地而起,二期(èrqī)项目“未来工厂”智能化水平、新技术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
四面(sìmiàn)环海的长兴岛,不仅承载着行业龙头“大块头(dàkuàitóu)”,还孕育着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加速奔跑。
这里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,汇聚了恒力重工(zhònggōng)、大连船舶重工等企业,形成了集船舶设计、建造、维修、配套于一体的(de)完整产业链(chǎnyèliàn)。这些企业正发挥“链长”优势,深入实施(shíshī)船海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,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,绘就向海图强新蓝图。
眼下,大连益多管道有限公司日产能不断提升,一季度仅凭两项业务板块就拿下1.5亿元订单。依托长兴岛产业集聚和区域(qūyù)发展优势(yōushì),益多管道持续走“又高又新(xīn)”之路,成为东北地区管道制造业龙头企业、国家级(guójiājí)专精特新(tèxīn)“小巨人”企业,主导编制4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。
“恒力(大连长兴岛(chángxīngdǎo))产业园对标世界一流,为我国临海大型(dàxíng)石油化工项目开辟(kāipì)出一条环境友好、低能耗、高产出的(de)发展新路。”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副主任吴峻峰(wújùnfēng)介绍,园区内已建成的三家企业全部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。大连长兴岛经济开发区成为东北首个上榜2024年“国家级无废园区”的园区。
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(chǎnyè),促进海洋(hǎiyáng)产业绿色低碳转型,是打通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(yínshān)转化通道的有力保障。大连市正聚焦相关目标任务,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(mùchǎng),同步推动近岸海域低标准养殖设施更新淘汰,锚定海洋船舶、能源、渔业等(děng)新兴产业发展,推进海上风电、滩涂光伏、潮汐能等海上新能源建设,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7月(yuè)08日 05版)
来源:光明网(guāngmíngwǎng)-《光明日报》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