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皖甬欧”书写国货出海新纪录

体育正文 258 0

“皖甬欧”书写国货出海新纪录

“皖甬欧”书写国货出海新纪录

18小时“陆地极速”+26天“海上高速(gāosù)”

“皖甬欧(wǎnyǒngōu)”书写国货出海新纪录

  “皖甬欧”中的海铁快线开往宁波舟山(zhōushān)港。

  “嘉华宁波”号(hào)。

  北京时间5月27日9时,一艘载有超(chāo)100标准箱的合肥造“新三样”货物成功抵达德国威廉港。4天左右就能到达布达佩斯、安特卫普(āntèwèipǔ)等海外重要(zhòngyào)枢纽。

  4月30日,一列从(cóng)上铁集团合肥北铁路(tiělù)物流基地驶出、满载太阳能光伏板的(de)(de)海铁联运班列(bānliè)抵达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(以下简称穿山港站),其运载的集装箱被装载至“嘉华宁波”轮,随即通过“中欧快航”开启直达德国威廉港的航程,以全程27天的极限速度直抵目的地,相比此前节约12天,创下新纪录。自此,宁波舟山港“皖甬欧”双快物流精品线路(xiànlù)顺利完成(shùnlìwánchéng)首次贯通,这也是国内首创的“海铁联运精品快线(kuàixiàn)+中欧快航”中欧双快物流模式成功首发。回望“出海”的27天,从“点到点”“门到门”的货运“漂流记”,或许可以窥见(kuījiàn)更为生动的国货出海故事。

  从合肥到(dào)宁波:实现18小时“陆地极速”

  4月29日,合肥(héféi)北铁路物流基地一片繁忙。在智能场站系统的调度下,超100个装载有太阳能光伏板的集装箱(jízhuāngxiāng)依次(yīcì)驶入专用装车线。

  “现在,我们实行‘循环(xúnhuán)班列(bānliè)’模式,以前是货满才走,现在是随到随走。车厢编组改革后,从以前50节车厢满编才走,改变为30节即走。”上铁集团合肥物流中心副主任刘长龙介绍,这趟班列通过减少编组站(biānzǔzhàn)解挂作业,较原运输(yùnshū)方案再提速25%。

  “从前我们等着客户通过铁路95306系统,提交运输需求并(bìng)等待受理,再将多个客户货物(huòwù)集中至(zhì)合肥北铁路物流基地,进行统一装车,现在通过重点班列装车前的优先保障(bǎozhàng)措施,提前清空专用装车线路,并优先分配最近货位,缩短转运距离(jùlí),与车务段、机务段联动协调机车调度,确保装车效率。”刘长龙说。

  合肥是跨境电子、机械类产品(chǎnpǐn)主要货源地,合肥铁路物流(wùliú)中心营销部经理高军表示,“海铁联运精品快线+中欧快航”“双快(shuāngkuài)”物流通道的开通,为生产企业产品出海提供了全新物流通道。

  历经18小时,当班列正点抵达宁波舟山(zhōushān)港铁路穿山(chuānshān)港站时,“嘉华宁波”轮已停靠在穿山港区约定泊位,等待货物装船。船上同样装载着(zhe)来自不同地方的“新三样”货物。

  4月30日10时许,“嘉华宁波”轮准时离港,该批(gāipī)光伏板搭乘(dāchéng)“中欧快航”,开启直达德国威廉港的航程。

  历经18小时,当班列正点抵达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时,“嘉华(jiāhuá)宁波”轮已停靠在穿山港区(gǎngqū)约定泊位,等待货物(huòwù)装船。船上同样装载着来自不同地方的“新三样”货物。

  4月30日上午10时许,“嘉华宁波”轮(lún)准时离港,该批光伏板搭乘“中欧快航”,开启直达德国威廉港的(de)航程。

  打破“铁水分离(fēnlí)”:26天“海上高速”创新“最优解”

  去年12月开通中欧快航以来,首次把“海铁联运和中欧快航”双链融合。“我们与铁路部门建立(jiànlì)了‘车—船—货’动态匹配机制,确保班列到港即能(néng)装船。”浙江海港(hǎigǎng)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孙雪君(sūnxuějūn)表示。

  “中欧快航”是宁波舟山港与(yǔ)威廉港直达航线(hángxiàn),中途不挂靠任何中转港,航线主力船型的装载箱量小于6000标准箱,全程以最快(zuìkuài)安全航速航行。

  当货轮抵达德国威廉港(wēiliángǎng)(wēiliángǎng)时,港口旁3万平方米的临港海外仓早已做好准备。货物到达威廉港后,由专业团队配送,4天左右就能到达布达佩斯、安特卫普等海外重要(zhòngyào)枢纽。

  这种(zhèzhǒng)“港口(gǎngkǒu)+海外仓”的模式,使中国货物具备了“欧洲本地配送”的时效优势。

  对货主(huòzhǔ)企业而言,效率提升意味着成本锐减。

  此次(cǐcì)运输的这批货的货主合肥某企业算了一笔(yībǐ)账:通过“双快模式”,海铁段成本较公路运输直降(zhíjiàng)60%,叠加海运规模优势,综合成本节省超40%。

  时间成本更显而易见(xiǎnéryìjiàn)。原先货物(huòwù)从合肥运到欧洲,一般走中欧班列或者传统海运,需要40天左右(zuǒyòu)。新线路将运输时间压缩至27天,间接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。同时,“不换箱”模式也减少了货损(huòsǔn)率。

  突破中转困局: 场站一体化让(ràng)“集装箱不落地”

  双快(shuāngkuài)物流模式的背后,实则是标准创新,即从“中转模式”转为“直达(zhídá)范式”。

  长期以来,铁路(tiělù)与(yǔ)海运分属不同系统,信息(xìnxī)壁垒和作业断层导致效率低下。双快物流精品线路的突破在于,构建了“通道+平台”协同机制。

  协同机制的背后,是(shì)货运物流的市场化改革。2024年起,上铁(shàngtiě)集团允许小批量货物灵活编组,打破“50车满编”限制,如同“公交灵活调整车型”,既避免运力浪费,又缩短(suōduǎn)货主等待时间。

  一方面,共享运营管理机制下,实现了(le)场站一体化运营,减少了铁路与港口之间调车、装卸(zhuāngxiè)等环节的衔接。

  另一方面,宁波舟山港改变原有国铁车站生产(shēngchǎn)作业模式,共享铁路(tiělù)场站与港口堆场,采取装卸火车与提空进重完全分离的作业模式,实现铁路场站“集装箱不落地(luòdì)”直达港口堆场作业,减少铁路场站装、卸作业次数,提高联运组织效率,降低客户转运成本(chéngběn)。

  在上铁集团合肥北铁路物流基地,货主通过(tōngguò)95306平台提交需求后,系统(xìtǒng)自动生成装车计划、分配(fēnpèi)货位,并通过区块链技术,实时追踪货物位置。相比于过去人工制票、现场申报的复杂流程(liúchéng),现在线上便可完成所有办理手续。

  “数据(shùjù)多跑路,货物少停留”已然成为现实。港口与(yǔ)铁路共同推动信息互联,通过实时共享多式联运运输节点数据,打破多式联运路港信息隔阂。同时,整合(zhěnghé)港口、铁路场站(chǎngzhàn)、短驳车队、货运代理等多式联运上下链条相关方物流信息,研发多式联运“铁路+港口”生产组织、全链条可视化跟踪、商务结算、智能查询(cháxún)等功能,实现(shíxiàn)多式联运全流程信息化、可视化。

  “点对点(diǎnduìdiǎn)”直航,更颠覆了传统航运逻辑。孙雪君表示,自(zì)今年1月“中欧(zhōngōu)快航”成功完成首航以来,至今保证每月一班运行。根据货主需求,下半年可能会引进更多船舶,加密班次。

  内陆变沿海:长三角地区“新三样(xīnsānyàng)”实现“极速出海”

 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(chǎnyè)的崛起,特别是锂电池(diànchí)、储能电池等产品快速迭代,传统航运(hángyùn)方式的时效性,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快速供往欧洲市场的需求。

  放眼安徽,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等“安徽造”,正扬帆出海,叫响全球。据海关统计,2025年一季度,安徽省(ānhuīshěng)“新三样”商品(shāngpǐn)出口(chūkǒu)172.7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58.3%,占安徽省出口总值(zǒngzhí)的11.7%。

  这(zhè)类货物出海运输,主要分为传统海运和中欧班列(bānliè),但两者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。此前因物流制约,如何实现订单快速交付,一直是重点(zhòngdiǎn)攻克的难题之一。

  “中欧快航”是(shì)长三角地区至欧洲(ōuzhōu)最快的直达航线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皖甬欧”线路开通后,“新三样”商品运输时效大大提升(tíshēng),有望拓展欧洲新能源市场更(gèng)大的份额。“过去我们不敢接急单,现在(xiànzài)时效大大提升,让我们有底气能参与更多欧洲新能源项目的招标。”合肥某锂电池企业负责人透露。

  不仅是安徽,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物流中心已逐渐辐射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地区,在物流大循环(xúnhuán)的机制下,对于内陆(nèilù)物流“沿海化”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“这表明,安徽可通过创新(chuàngxīn)物流组织方式,从‘通道经济(jīngjì)’向‘枢纽经济’转型。”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物流工程系主任、教授叶勇分析,此次(cǐcì)“皖甬欧”线路(xiànlù)进一步打通了连接“海上丝绸之路”(宁波港)与“陆上丝绸之路”(中欧班列)的节点,为参与共建“一带一路(yīlù)”倡议提供了新路径。

  大(dà)物流体系(tǐxì)的优化,也间接推动了产业重构,推动制造业实现从“沿海依赖”到“全域布局”。

  叶勇建议,应以此次物流(wùliú)模式创新为契机,以“通道+枢纽+产业”为逻辑主线,将高效物流体系与先进(xiānjìn)制造业集群、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战略结合,加速(jiāsù)从(cóng)“内陆腹地”向“开放前沿”转变。同时,需关注市场需求动态,确保物流通道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,实现可持续(chíxù)发展。

  一场更为宏大的物流体系改革,或许(huòxǔ)正在改变制造业地理格局。

  “皖甬欧”双快物流精品线路的贯通,不仅是物流模式的创新,更是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(suōyǐng)。它为中国内陆地区(nèilùdìqū)与欧洲(ōuzhōu)市场之间,架起了一座高效、便捷的物流桥梁,让“中国智造”以更快的速度、更高的效率,走向世界,在全球市场竞争(shìchǎngjìngzhēng)中赢得更多先机。

“皖甬欧”书写国货出海新纪录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